欢迎您访问五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监督视窗 > 一府两院
关于五河县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字体【 】  编辑日期:2017/10/31    编辑:admin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2017年10月30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农业委员会主任   郑文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员,现向常委会报告我县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着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坚持转方式与保产量、保收益、保生态统筹,规划引领与具体实践并重,量化目标实现与长效机制建设并行,立足农业“调、转、促”,开展“水、气、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构建政府、主体、市场“三方共建”格局,积极探索具有五河特点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径,有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效。

(一)规划构建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格局。依据我县自然秉赋和产业布局,重点规划构建“三轴一带三片”生态循环农业格局。三轴”分别是306省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轴、104国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轴和304省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轴;“一带”沿淮特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带;“三片分别是三湖湿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片、朱顶小溪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片和东刘集申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片。

(二)初步形成了一批现代生态农业模式我县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创建为总抓手,着力构建“示范主体小循环、示范区中循环、示范县域大循环”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重点打造现代牧业、大新、双忠庙、东刘集4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初步形成现代牧业“奶牛养殖-沼气-种植(菜、果、粮、饲)”三位一体生态模式、秋实草业草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新一禾生态农庄“有机肥-休闲生态农业园”生态循环农业、群力蔬菜合作社“牛沼液-设施蔬菜”生态循环农业、沟东酥梨合作社“有机肥-特色果园”生态循环农业、务本源民族畜牧养殖公司肉牛产业菜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兴牧生态家庭农场生猪产业油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万里红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稻虾(鱼)综合种养等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模式。现代牧业“种养加零距离一体化”产业模式入选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典型模式。

(三)布局打造了现代生态农业主导产业体系。我县重点发展了五大生态循环农业主导产业。一是突出发展奶牛生态产业。主要布局在朱顶小溪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片的朱顶镇。依托现代牧业(蚌埠)有限公司和秋实草业有限公司等示范主体,示范推广“种养加零距离一体化”产业模式和“奶牛养殖-沼气-种植(菜、果、粮、饲)”三位一体"的生态模式,养殖规模控制在4万头左右,重点发展液态奶等奶制品精深加工,提升养殖效益,强化生态保护。二是稳步发展生猪生态养殖业。重点对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提升,强化生态保护。依托家家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兴牧生态家庭农场等示范主体,示范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猪--()”生态模式,生猪养殖规模控制在23万头左右。三是因地制宜地发展肉牛肉羊生态养殖业。依托务本源民族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和腾飞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重点在沿淮特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带示范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肉牛肉羊养殖-沼气(有机肥)-种植(蔬菜瓜果)”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四是协调发展粮饲生态种植业。重点在沿淮特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带、东刘集申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片(以玉米、小麦为主)和三湖湿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片(以水稻为主)布局165万亩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在朱顶小溪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片和东刘集申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片建设15万亩的优质饲草基地。五是大力发展生态园艺产业。重点布局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35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瓜果基地面积达10万亩以上,充分利用畜禽养殖产生的有机肥,促进县域范围内生态农业大循环的形成。

    (四)生态农业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实施农产品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完善乡镇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系统,全县新建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系统35套,实现种植业农残快检系统所有农业乡镇全覆盖,畜产品瘦肉精快检系统、水产品快检系统和特色农产品快检系统实现重点乡镇全覆盖,年开展农产品安全检测1000多次,实现了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绿色增效攻关行动,着力提升生态农业综合效能。一是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粮食绿色增效示范行动,着力推进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全县建立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核心示范片60万亩,建成省级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各1个,推广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集成技术,化肥利用率平均提高5.1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每亩综合节约成本12.8元。二是推进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以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省级保种场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县建设标准化养殖场75个,建成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40个,创建省级农牧结合示范基地1个、现代畜牧生态科技示范园3个。三是推进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对沱湖、香涧湖、天井湖等重点水域,逐步恢复自然生态资源,在水稻主产区因地制宜推进“稻-鱼、稻-虾、稻-鳖、稻-蟹”等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沱湖全流域拆网还湖41000亩,除预留7000亩恢复区,其余全部发包进行大水面生态养殖,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全县发展稻田生态综合种养1万亩,创建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个、生态休闲观赏渔业示范基地1个、集中连片池塘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个。四是推进特色农业绿色增长模式攻关。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不断提高设施蔬菜比重,全县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5万亩。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4个省级瓜菜标准园、7个市级蔬菜标准园,申报认定无公害瓜菜基地3个、瓜菜品种21个,无公害瓜菜生产面积达到1万多亩。五是推进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4个,市级示范村14个;创建市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9个;成功打造了沟东梨花节、薛西湖葡萄采摘园等生态观光体验农业精品点。

(二)实施绿色品牌培育计划,着力拓展生态农业市场空间。认真落“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支持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开展紧密合作,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争创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农产品,重点维护好农产品老字号品牌价值。全县培育安徽省著名商标14个、安徽省质量奖1个、蚌埠知名品牌7个;认证绿色食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36个、安徽省名牌产品4个、地理商标保护新产品1个,“五河螃蟹”被评为十大“徽蟹”品牌。

(三)加大绿色种养技术推广力度,着力强化生态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统防统治、工厂化育秧、生猪发酵床养殖、水产生态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先进集成技术项目,建立完善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运行机制,每年有180多名农技人员参与包村联户,建立科技示范户1800多户。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主要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建设标准化育秧工厂30多个,年辐射推广水稻机插秧10余万亩;全县建成生猪发酵床14000平方米,达到了粪污零排放;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20多万亩,通过示范推广秸秆还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大提升。

(四)加大新型主体培育力度,着力促进生态农业融合发展。一是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 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2家,总产值180多亿元;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现代牧业成功创建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现代牧业、丰润谷业、东博米业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二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849个,家庭农场436个,培育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3个、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个。三是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我县是全国首批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全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50人,打造了一批具有较高生产经营和服务技能水平的专业化农民队伍。由新型职业农民担纲的五河县群力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我县第一家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所在陈台村也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四是着力推进融合发展。 全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结基地60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0余万户,全年签订粮食等订单100多万亩,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模式。

(五)开展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创建,着力推进生态农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整合千亿斤增粮项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年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生态农田10万余亩,先后成功创建大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长淮、现代牧业2个市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大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设计为“一轴两片三区十基地”,规划面积15万亩,核心区面积5万亩。二是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推进秸秆还田利用、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全县建立3个2000亩以上秸秆还田县级示范片,每个乡镇建立11000亩以上秸秆还田示范片;建立增施有机肥万亩示范片4个,项目区秸秆全量粉碎还田,亩增施有机肥50公斤,化肥减量20%。开展商品化饲料加工销售一体化试点建设,现代牧业、务本源、龙腾家庭农场3个企业年农作物秸秆消纳能力近20万吨。三是大力实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按照“全面整治、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分类治理”原则,强力推进禁养区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工作,对一般养殖场限制在一定时间内整改达到标准。全县369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完成污染处理设施158家,在建22家;确定关闭搬迁189家,现已关闭搬迁125家。

三、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生态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发展生态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尽管近几年通过实施农村通畅工程、农网改造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小农水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等强农惠农工程,农村生态、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靠天收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与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氛围不浓观念层面上,对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强烈的紧迫感和应有的责任感;市场层面上,农产品市场优质优价机制还未形成,追求高产仍然是生产者的主要目标;主体层面上,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都以中老年人居多,文化素质低、传统观念重,转变原有农业发展方式比较困难。

(三)缺乏有效的生态农业政策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农业废弃物、副产品资源化利用成本高,需要政策支持,目前尚没有建立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的融资机制、补偿机制、激励机制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对于农业废弃物、农药包装物等管理还没有刚性管理措施,综合利用又缺乏政策扶持、成本偏高,普通农民做不起、做不了,也做不好,从而造成农民乱扔乱弃,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五)农业面源污染压力仍然偏重。目前我县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小规模分散式的粗放经营为主,化肥不合理施用,农膜大量使用,导致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增加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变差;农药使用不当,使部分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随着规模养殖业逐步扩大,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加上生活垃圾的危害,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仍然偏重。

 (六)生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还相对较弱,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

(七)新型主体对生态农业的引领作用不明显从农业龙头企业看,引领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愿望不强,不敢和农户签长期“订单”,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从农业示范园区看,我县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市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有一些点上的成功实践,还没有显现出面上整体效应。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真正能够在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的还为数不多。

 (八)生态农业全程质量监控还难以同步跟上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分散化,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环境开放,不可控因素多,增加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难度同时由于管理体制、检测体系、执法体系等问题,农业投入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质量监控难以统一协调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建设绿色生态优势农产品基地。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引领着力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依托现代牧业和秋实草业,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依托沱湖等五大水系大力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重点打造沿浍及浍北优质专用水稻、沿淮优质专用小麦、西北部优质花生、沿淮无公害蔬菜、三湖生态自然增殖、沿浍稻田综合种养等十大优势农业产业集聚区。

(二)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打造“绿色生态五河农业”品牌。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示范、示范和示范主体创建。以品牌化运营打造产品生态圈,实施绿色生态五河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加大品牌培育、创建和推介,促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有机融合。到2020年,全建成生态绿色农业增产示范片(区)、生态绿色农业示范村、生态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各5个,设施生态绿色瓜菜面积达到8万亩,畜禽规模生态养殖比重达75%以上。

(三)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拉长生态农业产业重点培育乳品饮料、粮食、水产品三大优势产业集群,每个集群重点扶持壮大2-3个龙头企业,带动集群提档升级。乳品饮料方面,重点扶持现代牧业等龙头企业,做强常温奶、低温奶等特色产品,力争年产值超15亿元。粮食方面,重点扶持天麒面业、顺鹏农副产品、丰润谷业等龙头企业,做强专用品牌面粉、大米等特色产品,力争年产值超50亿元。水产品养殖方面,做强河蟹、甲鱼、青虾、泥鳅、小龙虾等特色产品,力争年产值超10亿元。

(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均达到37%以上。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种养结合、立体种植为主的生态循环模式,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达到56%以上,病死畜禽集中处理率达100%。在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推广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逐步建立田间地头回收网点,推进残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资源化利用。

(五)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推动生态农业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互联网+在种植业、养殖业的应用,加快建设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养殖业等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深入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支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未来3年全县有10家以上龙头企业实现线上销售,利用第三平台或自建平台扩大螃蟹、甲鱼、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

 

分享到:
Copyright ©2014 五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皖ICP备05012013号